敦刻尔克号与斯特拉斯堡号战列舰
敦刻尔克号与斯特拉斯堡号的设计深受英国最新实践的影响。纳尔逊号与罗德尼号战列舰,作为1922年G3型战列巡洋舰设计的缩小版,分别于1927年8月和11月服役,并对其他海军的思维产生了重大影响。它们引入了一系列革命性的设计特点:全部前置的主炮配以后置的轮机舱;位
敦刻尔克号与斯特拉斯堡号的设计深受英国最新实践的影响。纳尔逊号与罗德尼号战列舰,作为1922年G3型战列巡洋舰设计的缩小版,分别于1927年8月和11月服役,并对其他海军的思维产生了重大影响。它们引入了一系列革命性的设计特点:全部前置的主炮配以后置的轮机舱;位
1940年5月的西欧平原,硝烟弥漫,尘土飞扬。德国装甲集群如钢铁洪流般撕破法军防线,将33万英法联军逼至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海岸。这片被运河、沼泽环绕的狭长地带,一边是步步紧逼的德军,一边是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,绝境之下,一场震惊世界的大撤退就此上演。
来自天津的赵业主,是一位忠实的影迷,闲暇时也常与好友小聚唱歌,计划将别墅二层约20平米左右空间打造为专属影音室,希望风格上追求舒展大气,空间采用5.1.2声道布局,旨在带来高品质、沉浸式的娱乐体验。
与欧洲历史上长期分裂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国的大一统格局始终是历史演进的主旋律。关于解读这种中欧历史路径差异的论述早已卷帙浩繁,而今日,我将另辟蹊径,引领各位从自然地理这一根基性的视角出发,探寻其深层动因。
其实不然。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长卷中,有两次著名的战略撤退,非但不是失败,反而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。一次守护了中华民族的火种,另一次则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格局。它们告诉我们:有时候,退一步不是为了认输,而是为了将来能更有力地前进。
随着国际局势的剧烈变化,目前主流普遍接受“中美对抗或将把全球拖入三战”的观点,至于原因,则是“当前的世界局势和一战、二战前很相似”。
敦刻尔克的撤退、沙漠中的智斗、统治者的野心……本期书单聚焦二战中的关键事件与人物,揭秘那些改写世界格局的战役与抉择,反思战争背后的文明存亡。
“没有永恒的敌人,也没有永恒的朋友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”这句被广泛引用的外交格言,在二战初期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得到了最赤裸的诠释。4万法国士兵用血肉之躯抵挡德军进攻,为英军争取撤退时间时,他们不会想到:这些被他们护送上船的英国盟友,很快就会在希腊、挪威和克里特岛